1、教育观
(一)素质教育观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二)新课改的教学观
(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
(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2、教师观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
(2)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3)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二)教师行为转变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与赞赏
(2)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3、学生观
(一)学生是发展的人
(1)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
(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二)学生是独特的人
(1)人的全面发展是以承认学生差异和个性发展为基础;
(2)学生的个性与差异要求切实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三)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1)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
(2)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
(3)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与责权。
4、教师职业道德
(1)爱国守法
(2)爱岗敬业
(3)关爱学生
(4)教书育人
(5)为人师表
(6)终身学习
5、德育原则
(1) 方向性原则
(2) 疏导性原则
(3)知行统一原则
(4)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5)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6) 因材施教的原则
(7)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8)发挥积极因素和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原则
6、德育方法
(1) 说服教育法
(2) 榜样示范法
(3) 陶冶教育法
(4) 指导实践法
(5)品德评价法
(6)品德修养指导法
7、教学原则
(1) 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统一的原则
(2) 直观性原则
(3) 启发性原则
(4) 巩固性原则
(5) 循序渐进原则
(6)因材施教原则
(7)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8)量力性原则
8、教学方法
(1) 讲授法
(2) 谈话法
(3) 演示法
(4) 练习法
(5) 实验法
(6) 讨论法
(7)参观法
(8) 读书指导法
9、促进学习迁移的方法
(1)精选教材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10、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维持好奇心;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 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11、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1)生理需要
(2)安全需要
(3)归属和爱的需要
(4)尊重的需要
(5)自我实现的需要
12、四种气质类型特征
(1)胆汁质:
(2)多血质:
(3)黏液质:
(4)抑郁质:
13、心理辅导的途径
(1) 开设有关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2)开设有关心理辅导活动课;
(3)教学中逐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4)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5)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
(6) 小组辅导。
14、心理辅导的方法
(1)强化法
(2)行为塑造法
(3)系统脱敏法
(4)理性一情绪疗法
(5) 来访者中心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