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考信息 免费提醒

【文化:岁寒三友】原来古人喜欢以柳赠友,来表达‘我舍不得你走’!

2021-07-21 17:56:36

来源:

点击量:791

松、竹、梅、柳、牡丹



草木皆有灵,这种感情表现了人们对自然的热爱和寄托和愿望。因此形成国花国树,清赏贵神韵,高洁在比德,把花木当作与自己一样有生命和意义的活物并且比喻人的社会属性。

古人以梅、兰、竹、菊为四君子;以松、梅、竹为岁寒三友。


松常与柏并称。主要是它有耐寒且一年四季长青。体现了抗击环境变化而能保持自身不变的社会品格,象征着坚韧不拔,具有不屈不挠精神。岁寒之后显出它与众不同的品格,因此《论语》云“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松柏看作长生的象征。


松时常与鹤为伍。鹤是高洁、清雅的象征,得道之士骑鹤往返,赋予了高情远致内涵。晋代荥阳郡的石室后有孤松千丈,曾有夫妇二人在石室隐居,年岁数百,死后化为双鹤绕松而翔,这是后世松鹤延年、松鹤长寿的来由。直到当今,“福如尔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仍是最为常见的贺寿佳联。


文人笔下的松,显示出松的坚强不屈的精神和寒暑不变的品性。建安七子之一的刘桢曾经写道“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惨,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竹子常绿常新,给人以清新感,气节高尚,竹子能屈能伸,十足的君子风度,竹子空心而挺拔,让文人骚客比喻为虚怀若谷的君子,体现了虚心而能自持品格,常被用来比喻人的品德高尚不俗。


因为它生而有节,被古人视为气节的象征。嵇康、阮籍、阮成、山涛、向秀、王戎、刘伶这七位魏晋名士,他们在竹林里聚会,以竹自喻,世称“竹林七贤”


竹子的四种品性,淡泊、清高、自持、正直,都具有中国文人的精神追求。开元年间隐居于竹溪的李白,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世人称他们为“竹溪六逸”。苏轼更是爱竹成癖的人,他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心理上的宁静高远更让人心旷神怡,宁愿粗茶淡饭,也不能没有竹林环绕。


历代文人以诗咏竹,以墨画竹。苏轼的表兄弟是画家文同,其《墨竹图》为传世奇作,文同在自己家的房前屋后种上各种样的竹子,他经常去竹林观察竹子的生长,所以每次画竹,他都显得非常从容自信,画得逼真传神。即“胸有成竹”。


至清代的郑板桥写道“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前两句写新枝高于旧枝,新枝需要老枝的扶持,年轻人也总是需要在长辈的扶持、教导下才能慢慢地成长起来。是对于未来的展望,新生力量将会越来越强大。


竹子的价值和用途也很广泛。书籍起源于竹简,册的本义就是竹书。古代表君主权威的信物“符”和使臣出使外邦的凭证“节”都是竹子的。朝官用的朝笏、筷子、弓箭、乐器也是竹子的,“丝竹”作为乐器的代称。竹子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材料。


梅花培植起于商代,距今已有近四千年历史。


我国不少地区尚有千年古梅,湖北黄梅县有株一千六百多岁的晋梅,梅花斗雪吐艳,凌寒留香,铁骨冰心。梅花象征坚韧不拔,百折不挠,奋勇当先,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


梅花的五瓣比喻为寿、福、康宁、好德、善终等人生五福。王安石《梅花》诗云“墙头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梅花冰枝嫩绿,疏影清雅,花色美秀,幽香宜人花期独早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地去迎接春的到来。


陆游的《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梅以它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


宋代以后认为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花匠们投其所好,故意把梅加工成曲、欹、疏的病梅,以求重价,梅因此而失去了自然美。


清代的龚自珍决心疗梅,反对压抑人才,还专门写了一篇《病梅馆记》


柳常与杨并称杨柳。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早于其他树木在春天发芽的柳树是春的使者,垂柳婀娜多姿,千种风姿,万种风情。


贺知章写到“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刘禹锡作诗“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韩愈曰“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高鼎作诗“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亲朋好友一旦分离,送行者总要折一支柳条赠给远行者。寓含送行时留别“惜别怀远”之意。《诗经·采薇》中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的诗句,南北朝以后的《折杨柳》中大多表达游子思乡之念,柳树因柳和“留”同音,所以古人常以柳赠友,以表达依依惜别之情。


唐代李商隐《离亭赋得折杨柳》云∶“含烟惹雾每依依,万绪千条拂落晖。为报行人休尽折,半留相送半迎归。”


晋文公带着大臣们前往绵山迎接之推出山为官,晋文公为逼他出来,下令放火烧山,大火烧了七天七夜,等火灭的时候,却发现介之推与老母亲抱着一棵大柳树,他们被活活烧死了。人们为纪念他,就在清明节这一天于门上插柳。


牡丹

牡丹素有天香国色美称,花中之王,以其华贵雍容深得人们喜爱。端妍富丽,是吉祥昌荣的象征。


白居易在《牡丹芳》中赞道:“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那时对牡丹之爱已达到了一种如痴如狂的程度。上至达官显贵、下至平民百姓都对牡丹花情有独钟。


唐玄宗和杨贵妃在沉香亭前观赏的正是牡丹。李正封诗云:“天香夜染衣,国色朝酣酒”。以后以洛阳牡丹最负盛名,所以欧阳修诗云∶“洛阳牡丹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


明代中叶以后,山东菏泽市牡丹兴盛起来,现与洛阳为两大牡丹观赏地。


今日练一练


(单选题)1.岁寒三友不包括 ?

A

B


C


D




(单选题)2.古人常以什么赠友,以表达依依惜别之情?

A

牡丹

B

C


D



答案:1.D 2.B


上一篇:世界文化——非洲之埃及

下一篇:【现代汉语】这些字都是什么造字法?你知道吗?

快速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