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考信息 免费提醒

《中医基础理论》考点——经别、别络、经筋、皮部

2020-11-18 10:35:12

来源:

点击量:287

《中医基础理论》——经别、别络、经筋、皮部

1.经别的概念:经别,即别行的正经。十二经别,是从十二经别行分出,深入躯体深部,循行于胸腹及头部的重要支脉。

2.经别的分布特点:十二经别,多分布于肘膝、脏腑、躯干、颈项及头部。其循行分布特点,可用“离、合、出、入”来加以概括。

3.经别的生理机能:加强十二经脉表里两经在体内的联系;加强体表与体内、四肢与躯干的向心性联系;加强了十二经脉和头面部的联系;扩大十二经脉的主治范围;加强足三阴、足三阳经脉与心脏的联系。

4.别络的概念:别络,也是从经脉分出的支脉,大多分布于体表。别络有十五条,即十二经脉各有一条,加之任脉、督脉的别络和脾之大络。另外,若再加胃之大络,也可称为十六别络。

5.别络的特点:在四肢部,十二经脉的别络都是从四肢肘、膝以下分出,阴经的络脉走向与其相为表里的阳经,阳经的络脉走向与其相为表里的阴经,以沟通表里两经。在躯干部,共有三络分布于身前、身后、身侧,即任脉的络脉散布于腹部;督脉的络脉行于背部,散于头上并别走足太阳经;脾之大络散布于胸胁部。

6.别络的生理机能:加强十二经脉表里两经在体表的联系;加强人体前、后、侧面统一联系,统率其他络脉;渗灌气血以濡养全身。

7.经筋的生理功能:经筋多附于骨和关节,具有约束骨骼,主司关节运动的功能。

8.皮部的生理功能:具有保卫机体,抗御外邪的功能。


上一篇:《中医基础理论》考点——藏象学说

下一篇:《中医基础理论》考点——精、气

快速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