楹联的起源
我国的楹联起源于古代的桃符。古人在辞旧迎新之际,用桃木板分别写上“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字,或者用纸画上二神的图像,悬挂、嵌缀或者张贴于门首,意在祈福灭祸,据说桃木有压邪驱鬼的作用,这就是最早的桃符。五代后蜀皇帝孟昶过年时在卧室门外的桃符上题了两名话“新年纳馀庆,嘉节号长春。”一般认为,这就是中国的第一副对联。王安石的《元日》诗歌,“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将门板上的旧桃符换成新桃符的喜庆祥和景象。在宋代,桃符已经由纸张代替桃木板,称之为“春联”了。
楹联的种类 楹联主题包罗万象,种类繁多。从古典诗歌发展而来,写景状物还要有意境美,抒怀吟志,富有哲理美。有的表示喜庆,有的表现志趣,有的表示哀悼,有的表示讽刺。 节令联:是指有特定的应时性。内容多为一般的咏物、抒情、议论、祝愿的对联。民间广泛流行的还是春联,已经成为春节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 喜庆联:又称贺联,是指除节日庆祝以外的、内容上带有某种特定祝贺性质的对联。可划分为婚联、寿联、乔迁联等。 哀挽联:又简称挽联,指的是用于吊唁亡人的对联。其内容限于对亡人的吊唁、缅怀、评价、祝愿,其风格一般是哀痛、肃穆、深沉、庄严的。 名胜联:是指张贴、悬挂、雕刻于风景名胜处的对联。其内容大多为题写该名胜景观。这类对联往往成为名胜景观甚至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题赠联:是指题赠给他人的对联。人际关系交往的题赠之作。其内容一般带有某种赞颂、祝愿、劝勉性质。 杂感联:是指内容包罗比较广泛的对联。这种对联往往带有文学创作特色,如哲理言志联、咏物抒情联、劝喻讽刺联等。 楹联的特点 第一,字数要相等:上下联字数相等。一般上联在右,下联在左。 第二,上下联对应词的词性相同,上下联同一位置的词或词组,应该具有相同或相近的词性或词义,要有逐一对应的意味,如秦皇岛市孟姜女庙联:秦王安在哉,万里长城筑怨;姜女未亡也,千秋片石铭贞。 第三,结构相称:即上下联的句法结构要互相照应,词组和句式结构,都应当尽可能相同,比如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并列结构对并列结构等。如济南市的趵突泉有一联∶佛脚清泉,飘飘飘飘,飘下两条玉 带;源头活水,冒冒冒冒,冒出一串珍珠。 第四,平仄相谐:阴平和阳平为“平声”,上声和去声为“仄声”。而在古四声中,平声则为平,上声、去声、入声为仄。平仄要相对,即上联用仄声字,下联就应当用平声字,如杭州市西湖岳飞墓前有秦桧后裔题的一副联∶人从宋后羞名桧(平平仄仄平平仄);我到坟前愧姓秦(仄仄平平仄仄平)。 对仗方法 拆字对。品泉茶,三口白水;竺仙庵,二个山人。上联将“品”拆成三个“口”,“泉”拆为“白水”;下联把“竺”拆成二个“个”,“仙 ”拆成“山人”二字。上下联拆字自然工整,更表达了悠然闲适的心境。 嵌字对。园静有梅独啸傲;兰幽伴竹共芬芳。嵌“梅兰芳”三字。 叠字对。年年岁岁花相似, 岁岁年年人不同。 回文对。厦门市鼓浪屿联∶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 谐音对。画上荷花和尚画。书临汉帖翰林书。这里“上”与“尚”、“荷”与“和”,“临”与“林”、“汉”与“翰”都是谐音。 异字同音对。鹦鹉洲,洲上舟,水推舟流洲不流;洛阳桥,桥下荞,风吹荞动桥不动。 同字异读对。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调琴调新调调调调来调调妙;种花种好种种种种成种种香。 1.楹联的起源与古代的 A如意 B桃符 C福禄寿 D貔貅 2.上联:调琴调新调调调调来调调妙。下联:种花种好种种种种成种种香。属于哪种对仗方法? A同字异读对 B异字同音对 C谐音对 D嵌字对 答案 1B 2A